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在他們的世界中會有幾位旁人看不見也摸不著的神祕朋友,陪伴他們在這世界的一角中恣意玩耍。

究竟孩子為什麼需要想像朋友呢?這些想像朋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扮演何種角色呢?

 

 

想像朋友產生的原因

 

人際發展的需求

孩子在出生約7個月至9個月時,會和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建立特定的依附關係,

在這段關係逐漸穩定後,便會開始和其他人建立關係,這便是生命最初的人際關係。

建立人際關係的需求,屬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及的「愛與歸屬」層次,

而這項需求在學前階段也可能會透過想像朋友的形式來獲得滿足。

 

陪伴的需求

在建立依附關係之後,孩子與建立關係的對象若長時間處於分離狀態,便會產生分離焦慮及孤獨感。

此時,孩子可能會透過想像朋友的陪伴來緩解這部分的焦慮。

 

掌控的需求

孩子在剛出生時,透過哭聲便能獲取想要或需要的任何資源,也因此孩子此時會認為自己是全能的。

而在成長過程中,他們逐漸發現這種全能其實是來自於主要照顧者的協助,並不完全遵照自身的意願發展。

這種落差會導致孩子產生無法掌控自身的感覺,因此,孩子可能會透過與想像朋友的互動來降低這種不適感的產生。

 

 

想像朋友的功能

 

可以互動的存在

想像朋友可能以不同的形象出現,可以是會說話的大獅子;可以是會使用魔法的精靈;也可以是年齡相仿的另一個孩子。

這些形象都具備可以和孩子溝通和互動的共通點,因此能夠滿足孩子對於人際發展的需求。

 

只要需要就會出現

想像朋友總是會在需要時出現,陪伴在孩子的身旁,讓孩子不再感到孤單。

這種陪伴是穩定的,不會像大人一樣有時會因為「有事要忙」而離開,使孩子能透過想像朋友的陪伴獲得滿足。

 

絕對順從你的意願

想像朋友來自於孩子的腦海,一切的行為和互動模式都是依照孩子的喜好來呈現。

不會逼他吃不喜歡吃的青椒,也不會催他趕快上床睡覺,讓孩子能夠跳脫現實的挫折,克服無法掌控的失落感。

 

 

結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有一部份的旅程與想像朋友為伴,這些想像朋友也承擔了接住孩子的重大使命。

儘管長大後的我們,或許都已經和過去的想像朋友們揮手道別,但他們仍然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之中。

或許某天,在我們需要時輕聲呼喚,他們便會和過去一樣來到我們的身邊,陪伴我們度過生命中的種種挑戰!

 

 

延伸閱讀